首  页 简  介 著  作 作品欣赏 评论文章 弟子名录 师生画展 纪念画册
    家学渊源 神形兼备

    黄格胜
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兄,真兄也,我们都姓黄,其父黄独峰先生是我读研究生的“师父”,只教技术 的叫“师傅”,中国传统供奉的牌位上书“天地君亲师”,“师”即 “父” 。 忠耿兄长我数岁,有幸出生于书香丹青门第,自幼耳濡目染,受父熏陶,而我乃乡下孩童,长大成人尚不知何为“国画”,无奈自幼喜好“涂鸦”,乐此不疲,也混了一个与艺术沾边的职业——县电影院美工,能拿笔与色彩和形象打交道的我已屁颠屁颠,心满意足了。
           我入独峰导师师门,得到正统、传统、系统的学习,这对于我的人生是改变命运的重要的一页。同时,我有缘结识了导师的儿子黄忠耿,不长时间的接触、过从,令我感触颇深:作为南方海边人,忠耿兄与我导师一样高大、英俊、豪爽。我之前多画电影广告画,对导师还局限在“崇拜”,对他的思想和技法还处于“朦胧”状态,但忠耿兄的作品则是观之爱之,我们都有烟酒癖好,在他身上自然偷学了不少。
            忠耿出身名门,却没有养尊处优的习性。他1945年生于广东揭阳,1965年到农村插队,至1980年方调回其大名鼎鼎的父亲任教的广西艺术学院从事普通教学工作。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介绍他的文字中都没有表述。我是能够体味忠耿兄的坎坷路径的。他的坚韧、他的不屈,他的追求应该是值得同道者仿效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他是有志向、倔强并有深重的社会责任心的。他决不躺在前辈铺就的光明大道上自得其乐。他学传统、师造化,创自己的路径;他教学认真,对长幼亲疏一视同仁。他的荣誉、他的共识,我觉得与他低调为人,高调追求是不无关联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关于评论忠耿兄的艺术水平、特点的文章已见不少,我就无须赘述了。一篇短文,表达我对他永远的怀念和敬重。

    黄忠耿及花鸟画艺术浅谈

    陈玉圃

           黄忠耿师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花鸟画家,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兄长,其人品和画品皆臻当代一流。
           三十八年前,我初识师兄于广西艺术学院,忠耿兄英俊潇洒,气度高华,且谦恭达礼,举止从容,使人见而生敬信亲切之感。当时忠耿兄的花鸟画已经初具大家气象,不惟造型生动准确,设色也极清丽典雅,相对于一向粗疏散漫、横涂竖抹的我由不得暗暗称奇,而自愧不如也!后乃知,其乃恩师黄独峰先生长子,天资聪颖,幼承家学,艺术素养极其深厚,于传统中国花鸟画技法有着非常全面系统的基础功夫。令人遗憾的是,因避嫌故,竟没有参与恩师所招中国画研究生班报考,乃至失去了一次唾手可得的机会。这在当时,乃至以后的几十年来,我们这些当时的知情者莫不由衷地赞叹恩师黄独峰先生洁身自好、公正无私的高尚品格,同时也为忠耿兄深深感到惋惜。
            然而,“磨而不磷、涅而不缁”,苍天不负有心人。几十年过去了,忠耿兄的艺术才华不仅没有被淹没,反而不断发展,日新月异,终至长成参天大树。以其清新明丽,艳而不俗,自由洒脱,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,秀出于当代花鸟画艺术之林。崛起岭南,名满华夏!恩师黄独峰先生的绘画艺术,早年师承岭南派大师高剑父、高奇峰先生,严格造型、色彩清丽。30岁后又得大风堂张大千先生真传,使书意入画,而显现内涵丰富。忠耿兄日待黄老座下,耳濡目染,深得其中不传之秘,且几十年孜孜不倦,艰苦磨砺,乃至全面继承并开拓发展了黄老的艺术境界,终于成就了独具特色的黄忠耿自家艺术风格。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兄的花鸟画虽经历过严格的写生训练,但却不为形似所拘,而独尚意趣。巧妙借鉴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意致,不拘形似,但也不避形似,以形似与不形似之间,使花鸟画传神的追求更进一竿,使其笔下的花鸟虫鱼造型随着画家情绪的波动而呈现高于现实、生动活泼的自然情趣,能耐人寻味,余韵无穷。
           我们看惯了传统岭南派大师们或大风堂的优秀作品,他们多有着深厚的文学及书法修养,其中确有难以企及的微妙之处。然观其意境创造,似多严谨平正,如儒者正襟危坐之状,虽颇有凛然之气,但总觉得太多严肃,使人望而生畏。而忠耿兄花鸟画的意境创造则更多应机而发,妙手剪裁千变万化,或设色浓艳,或水墨浅淡,笔简意永,寥寥数笔,少作通景,巧取片段,浓缩凝练。一叶知秋,给观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!我尤其喜欢忠耿兄那横空一枝的墨梅,她带着丝丝的寒意宣示着春天的到来。我也特别钦佩忠耿兄的笔墨技巧, 没有那些令人生厌的做作卖弄,而是运笔直写的一种状态,一种类似无我的坦荡宣泄状态。
           我见忠耿兄往往即兴挥洒,迅若风雨,尤其令人惊奇的是,忠耿兄虽运笔迅疾,似乎无所忌惮,然笔下设色却又准确肯定,不失形神之似,这与他几十年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夫不无关系。二十年前,我曾见忠耿兄即席作画,痛快淋漓,一转瞬间,恍若天成,每不禁抚掌惊叹!
           可怜无常迅速,人生如梦,而今我已白发苍苍、年逾古稀,而忠耿兄则先我而去矣!抚今追昔,叹惋何似?惟忠耿兄数十年执教艺术学院,桃李满山,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。几十年勤奋笔耕,留下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。忠耿兄艺术从此可以薪火相传,永世不朽矣!


    略述黄忠耿和他的花鸟画

    刘新

           黄忠耿老师去世后,学生、家属们就开始着手其画册的编辑和出版,他去世前几个月,曾办过两个画展,其中一个是朋友和学生做的,约我写了一个短文。其实那种场合下的文字是意犹未尽的,这回在画册付梓前,忠耿的儿子黄绍仑老弟再嘱我给画册写个文章, 我也正好借此机会,可为忠耿老师和他的画再做一个较全面的述评或介绍。所以于情于理,无可推辞。
           我在广艺美术系念书的时候,黄忠耿在学院图书馆美术书库工作,那时候他刚从农场回城不久,也是他在广西艺术学院的第一份工作。凡是到美术书库借书的学生大多和他相熟,我跟他认识也是在这个时候。办理借阅图书的地方不大,但就在这个不大的地方,在窗口处他还是放了一张小桌子,桌上铺了块小画毡。工作不忙的时候,他就在这个小桌子上画些画。那个时候的学生不多,管理也没有现在这么规范,以致他还能在那张小桌上画一些画。书库里有很多好画册,师生们经济都不宽裕,买画册是很奢侈的事。能在图书馆里工作,近水楼台地借享这份资源,这是作为图书管理员,又喜欢画画的黄忠耿的优势,尽管他很早就开始画画了,但真正能有一个安静、专业的环境来滋润他的绘画,是借助于图书馆的环境开始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是黄独峰先生的公子,因为历史的原因,高中毕业就相继插队、去农场了。自己爱好的读书和画画,大概是因为家庭的熏染,除了这一份熏染,大部分系自学所得。这是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家庭的普遍情况。黄独峰先生耿直正派,对学生和子女要求甚严,对儿子也不例外,我从跟黄独峰先生和黄忠耿的一点交往中,能感觉到这份威严。所以黄独峰先生“文革”后复出,招第一届研究生的时候,就没让黄忠耿报考本校的研究生。忠耿喜欢画画,自学过程颇艰辛,也很努力,这份图书馆工作持续了较长的时间,从普通管理员一直做到副馆长。20世纪90年初,学校成立了一个成人教育学院,忠耿从图书馆调任成人教育学院任副院长,从这个时候起,他才算正式转到美术老师的岗位上。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从一开始习画就是花鸟画,而且受父亲影响很重。黄独峰先生山水、花鸟都通,其中花鸟画是独树一帜的,他招的第一届研究生,方向就是花鸟。他的花鸟画也同样兼得岭南画派和大风堂的优点,尤擅南国的风物题材。黄忠耿接触国画,直取的就是花鸟画,极少涉猎山水和人物,这还是从自己的工作层面和习画背景出发而策略明智的选择。忠耿的习画之路,与科班生不同,与现在优越的学院环境的科班生更是不同。所以他格外勤奋用功,渴望通过成绩证明自己的天赋才情。后来的黄忠耿确是通过努力和成绩证明了自己。他在成人教育学院和广西老年大学执教多年,干得不亦乐乎,深受学员们的喜爱,从他的展览上,看到学员们围簇他的盛况,即感到他的成功和快乐,从作品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坚定和对美的向往。忠耿心仪父亲,也想有所传承,他对独峰先生艺术的观摩追慕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但忠耿与父亲毕竟是两代人,画风画路是俨然不同的两种样子。忠耿笔下的花鸟虫鱼、南国草木是清丽明媚、和风柔美的,尤其是一些小品,生意盎然,清新雅致,有浓郁的南国情调,有别于黄独峰先生笔力劲道、生意满纸的画风性格。同时忠耿的画法、题材上也有很多自己的拓展,拥有自己喜好的表现天地,在小写意的画格中,还显示了自己的内在性情。
           教书大概是忠耿老师最热爱的工作,为此投入了很多的精力。在广艺的诸多老师里面,乐于做绘画技法教材,也做得好,受学员和市场欢迎的,忠耿老师算一个。他编著过六本花鸟画的画法教材,都深受习画者的欢迎,出版社也重印再版过多次。为编好这些教材,忠耿画了大量的图例,方法也很清晰,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才情和付出。从传统中走出自己,不囿于古人的画法,着力地域气息的捕捉和表现,忠耿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功课。

           退休以后,忠耿倒是很舒心地画了几年画,也教了几年书,但在2011年生病以后,就是治疗、休养,本可安逸画画的退休岁月,大多用来养病了。尽管这样,忠耿还是创作和留下了大量的作品,光是为选编画册就分类整理了1300多张!抚画思人,确实能从中感觉到忠耿对艺术的热爱和努力。
           现在给忠耿出画册,是从他留下的众多作品中挑选的,这应该是认识黄忠耿绘画艺术最集中的一个文本了,当然是一个迟到的文本。好在画比人长久,这也算是黄忠耿的欣慰吧。

    目 录
    后 记

    龙松林

           画界一致公认黄忠耿先生是当代杰出的花鸟画画家之一。忠耿先生极具才情,他的画构思巧妙,虚实有度,彩墨互映,形神兼备,画风清新典雅,秀丽抒情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           我与忠耿先生交往的时间不长,只是近几年的事,但我对他的为人和画品有着极深的印象。
           第一次认识他,是在2012年的深秋,在一次公益性质的笔会上,他与几位广西艺术学院的教授一起应邀参会,记得那天他身着一件淡灰色的夹克,儒雅质朴,精神爽朗。我们一起品着茶,礼貌地寒暄。熟悉后,我发现他健谈而谦和,完全没有长者的架子和大画家的清高。当他开始画画时,我陪在他身边,他不让我帮忙,自己动手铺纸、倒墨、挤色,他一边放笔纵墨一边向我讲解,两个小时下来,他画了三幅花鸟画:《鱼乐图》画的是九尾活灵活现的神仙鱼,配上淡雅的水草;《紫气东来》是浪漫的紫藤花间呢喃的小鸟;《池趣》画的是绽放的荷花,一只翠鸟傲立荷叶。每幅作品笔墨疏宕简约,赋色淡雅明快,生动气息扑面而来,令围观的人赞叹不已。
           后来,交往渐深,在我准备向他拜师学画的时候,却被单位调往北京工作,我们的交往只能靠电话和假期小聚。其时,他已身患重病,还专门画了《梅》《兰》《竹》《菊》四屏君子图寄往北京给我。除画之外,尽管没有更多言语,其中的情谊和寄望让我感动不已。
           2016年我交流工作调回家乡广西,终于又能常常观摩忠耿先生作画、欣赏他的作品,还能够不时陪他喝茶聊天,看他为学生点评、修改作业,并有幸能在忠耿先生最后的两年,为他举办简单的生日宴会。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先生退休前在单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,事务繁忙,并一直在艺术学院、老年大学等机构教书育人,桃李芬芳。虽然在画界名声响亮,成就斐然,他却从未间断在艺术上的钻研和探索,每日勤奋绘画不辍。此画册的一百多幅作品,是从他遗留下来的一千三百多幅画作中甄选出来的,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在各时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。在忠耿先生身后,他的朋友、学生、画界同仁写了大量的纪念文章,追忆称颂他。只是画册篇幅有限,不能一一收录。
           忠耿先生的艺术成就已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天资出众,仍自强不息;他才华横溢,却不恃才傲物;他人品高洁,待人如沐春风。每每思及忠耿先生风采,总让我在泪眼模糊中想起初见时其画作上那只荷叶上的翠鸟,画如其人,美轮美奂。

    建议使用IE7.0以上浏览器,1024×768分辨率浏览
    ©黄忠耿国画艺术网站版权所有 2014 沪ICP备14043014号